跑步到底什么样子才能算达到锻炼体能的效果?

266 2023-12-10 21:19

当我们迈开腿跑步时,无论跑的多远、多快、多长时间,都能起到锻炼的效果,只不过是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强弱有差别。

了解运动强度后,就知道到底该要跑快还是要跑慢了。

一、不同运动强度起到不同锻炼效果

而对于跑步有明确的运动强度,不同运动强度的训练对锻炼身体起着不同的效果。

1、简单粗略判断运动强度的方式

1) 低强度:呼吸均匀,基本不出汗,能够正常说话

2) 中强度:呼吸较均匀,轻微出汗,能够与身边人聊天,但说的话句子不能很长

3) 高强度:呼吸急促,大量出汗,能偶尔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无法完整交流

粗略理解低强度为有氧训练,中强度为混氧训练,高强度为无氧训练。

2、科学的方式来判断跑步运动强度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的六个强度区间,通过心率来判断运动强度,分别缩写为:E,M,T,A,I,R

强度1区:轻松跑(Easy zone,简称“E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59%-74%)+静态心率

E强度等级虽然看起来是速度最慢、强度最“弱”的等级,但事实上,它是很多项身体指标的最佳训练强度。

长时间坚持E强度等级训练可以提升每次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增加心肌的力量,进而降低心率;

还可以增加肌肉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的数量,提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强度2区: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 zone,简称“M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74%-84%)+静态心率

M强度是指跑步者在跑全程马拉松时的平均配速。

M强度是模拟马拉松比赛的强度,让跑者熟悉马拉松的配速,提升掌握配速的能力。

M强度的训练效果和E强度类似,只是速度稍快,强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它主要是借由模拟比赛强度提高跑者的信心,同时可以强化与跑步相关的肌群,提高跑步者的有氧耐力。

强度3区:乳酸阈值强度(Threshold zone,简称“T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4%-88%)+静态心率

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体排出乳酸的速度跟不上生成的速度时,乳酸会大量堆积,浓度迅速提升,而超出平衡点到达超负荷范围的临界点值就是乳酸阈值。

当跑步速度高于M强度时,肌肉中的乳酸浓度会快速提升。

充满乳酸的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必须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乳酸的转运和代谢。这就是“排乳酸”。

T强度训练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强身体排乳酸的能力,不断提高乳酸阈值,让跑者在T强度下的速度(被称为“临界速度”,简称“T配速”)维持更长的时间。

相比E强度和M强度训练来说,T强度训练会稍微艰苦一点,以提升跑者的耐力为训练目标。

强度4区:无氧耐力区间(Anaerobic zone,简称“A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8%-95%)+静态心率

当跑者以更高等级的A强度训练时,这个乳酸阈值很快就被超过了,导致乳酸快速产生,又不能被快速排出,大量累积在体内,所以,A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乳酸能力。

此外,由于跑者在A强度等级训练的时间更多,对提升身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效果更好。

强度5区:最大摄氧强度(Interval zone,简称“I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95%-100%)+静态心率

I强度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让跑者维持更长的运动时间。

强度6区:爆发力训练区(Repetition zone,简称“R强度”)

作为更高等级的R强度训练就必然属于无氧运动。

进行R强度训练时不需要考虑心率,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跑步速度和跑步效率,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的神经反射、缩短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加快步频达到提升跑步效率的目的。

R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和E/M强度训练穿插搭配,起到互补的作用。

E/M强度训练有很多好处,比如减少受伤概率、增加心肌力量、提高最大摄氧量,但是如果一直保持E/M强度的训练,会引起肌肉伸缩速度变慢的可能。

建议E/M强度完成之后,增加几次短距离的R强度间歇训练,有利于提升运动效率。


要想知道训练强度,就要懂得一些跑步知识,比如: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等知识。

有氧跑:有助于锻炼心肌能力

无氧跑:有助于提升耐乳酸能力

了解运动强度后,明确锻炼的目的。

如果仅是维持体能,想要一个精力充沛的体魄,有氧慢跑即可达到效果。

如果是想要提升跑步绝对速度、锻炼肌肉力量,那无氧锻炼自然少不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