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林寺的简介?
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
二、台湾茶道大师李素贞简介
台湾茶道大师李素贞简介
李素贞,台湾茶道大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茶艺家和文化传承者。她以其卓越的茶道技艺和对茶文化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李素贞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茶叶世家,从小就跟随祖父学习茶艺,深入领悟茶道的精髓。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的精进,李素贞成为了茶道界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台湾茶道的宝藏。
李素贞在茶道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她熟悉各种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法,对于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味觉。在她的手下,茶叶可以发挥出最佳的风味和滋味,使人们领略到茶道的真正魅力。
除了茶艺方面的才能,李素贞还是一位卓越的茶文化传承者。她致力于将茶道的价值观和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通过茶道的修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李素贞通过举办茶艺展览、讲座和培训班等活动,将茶文化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并深受大众的喜爱。
茶道艺术的魅力
茶道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它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行的方式。茶道通过茶具、茶艺和茶文化,将雅致、和谐和平静融入日常生活,使人们远离尘嚣,找到内心的宁静。
茶道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致和儒雅。茶艺家在泡茶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和品味,他们通过仔细的动作和专注的态度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杯茶都是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礼赞。
茶道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茶道的世界里,人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崇尚自然的美与智慧。茶道的精神是让人们慢下来,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气息,从中获得启迪和洞察。
李素贞的茶道哲学
李素贞在茶道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她认为茶道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茶道教会人们珍惜当下,感受生命的美好,并通过品茶的过程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李素贞强调茶道的内涵和精神,她认为茶道是让人们与自然相融合的一种方式。在茶道的修行中,人们可以领悟到自然的法则和生命的真谛,从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可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茶道的未来发展
茶道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内心追求的不断增加,茶道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茶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艺表演和品饮,而是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未来,茶道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茶道艺术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人们可以在茶道表演中欣赏到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元素,茶道展览可以与绘画、摄影和雕塑相结合,让茶道艺术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茶道也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使茶道艺术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文化将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茶道的价值和魅力。
结语
李素贞作为台湾茶道大师,凭借她的才华和对茶道的热爱,为茶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茶道哲学和创新精神为茶道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李素贞的带领下,茶道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喜悦。
**Reference:** 李素贞(2021),台湾茶道大师李素贞简介,[Online] Available: e.com. [Accessed: dd-mm-yyyy]三、著名国画大师的简介?
近现代的著名国画大师: 任伯年、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傅抱石、陆俨少、石鲁、赵旺云、方济众、何海霞、陈半丁等:当代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实力派国画家,如:刘大为、薛宣林、吴冠中、田黎明、范曾、周逢俊、于志学、付强、陈绶祥、王镛、边平山、刘文西、康文、汪为新、王泰戈、杨志斌、万伟民、戎宁、一然、邹文正、朱新建、袁振西、陈沫吾、张凡、霍春阳、荆兆林、李振凯、赵新建、尹天石、胡平、朱宣咸、赵蓓欣、孙捷等活跃于美术界,他们为中国的国画创作与教育以及发展做出了成绩。 画家介绍: 任伯年: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私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七十岁后,后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晚年号雷婆头峰寿者。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时期他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建有潘天寿纪念馆。 张大千 :(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大风堂画派创始人之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李苦禅 :(1899~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号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1907~1991)江苏徐州人。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开一代山水画宗师。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四、沉井法的简介?
在地面下沉预制井筒的施工方法。
在井口位置,预制好沉井刃脚和一段井壁,边掘边沉,再在地面浇筑,接长井壁,继续下沉。此法开始多用于水利工程,工艺简单,通常采用砖井壁,人工挖掘,自重下沉。沉井深度一般仅20m左右。1839年法国创造了压气沉井法,因下沉深度有限,并有损工人健康,到20世纪50年代渐被淘汰。1894年德国创造了淹水沉井法。1944年日本向沉井壁后施放压缩空气,减少井壁与土层的摩擦阻力获得成功。1952年匈牙利和瑞士创造了触变泥浆液体减阻的新方法。中国于1958年创造了震动沉井法;1969年起采用壁后泥浆淹水沉井,建成了30多个井筒,最深井达192.5m。五、谁有手绘大师陈红卫的简介?
余工:《设计绘本·家居设计构思手绘解析》
陈红卫:《手绘效果图典藏》、《观空间》、《陈红卫手绘》夏克梁:《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室内外设计》、《环境艺术表现》杨健家居设计与快速表现》、《室内空间徒手表现》、 《室内陈设徒手表现》等主编《手绘名家作品集》
六、龟的常用抗生素简介?
1)高锰酸甲: 可用于对龟缸的消毒、以及新买龟龟的消毒,对治疗外伤有一定效果。放一点点就可以见点颜色就行了不可过多。
2)食盐: 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平时可放0.65%,龟龟有病时可放4%,但控制在浸泡30分钟到60分钟之内。
3)金霉素眼药膏: 红霉素和氯霉素也行,主要治疗龟龟眼部疾病和对较轻的皮外伤进行治疗。
4)紫药水: 用于龟龟浅表受伤和甲壳轻伤。
5)抗生素:常备的有 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乙螺旋霉素(治疗肺炎)等,抗生素在防治传染病及感染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切忌抗生素不可单一使用一种,要变换使用,以免龟体产生抗药性,药性减弱。
6)维生素C:增强肌体抵抗力,可作为龟患病时的辅助药物。
7)金施尔康:对体弱的龟龟可做为营养药物使用。
8)驱虫药: 肠虫清为最普遍的驱虫药,连服3天。
9) 南西林:主要治疗龟龟肠胃病。
10)开塞露: 可治疗龟龟便秘
11)多 片: 用于龟龟消化不良和肠胃不适。
12)西瓜孀: 用于龟龟口腔溃疡和咽喉肿痛。
七、印度泰戈尔的《素芭》的简介内容?
《素芭》泰戈尔著,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这的大黑眼睛”,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八、我的侠客少林寺杖法?
少林寺杖法有少林疯魔杖法,少林伏魔杖法,两者相辅相成,由达摩祖师所创。
九、素饺子的包法?
步骤/方式1
鸡蛋下油锅滑散、剁碎备用
步骤/方式2
韭菜洗净剁碎备用
步骤/方式3
韭菜里加一勺油、防止韭菜出水
步骤/方式4
胡萝卜剁碎备用
步骤/方式5
泡发好的木耳剁碎备用
步骤/方式6
粉条泡好剁碎
步骤/方式7
所有馅料放在一起,放食用油,香油,蚝油,白胡椒粉,鲜鸡汁,盐
步骤/方式8
面团揪成面剂子压平
步骤/方式9
擀成薄薄的饺子皮
步骤/方式10
包成饺子摆放整齐
步骤/方式11
起锅烧水、水开下入包好的饺子煮15分钟即可
步骤/方式12
出锅开吃
十、素盒子的包法?
1、原料:精粉、开水、猪油。
2、馅心:馅心:韭菜、鸡蛋、泡好的粉条、香菇、香干、面筋、虾皮等。
3、调料:盐、料油、鸡精、胡椒粉、香油等。
4、和面、把水、烧开加入猪油,溶化后放入面粉,搅拌成面团揉光备用。
5、制馅。(注:做素馅必须一次用完,剩余的不可与新馅一起用)将准备的馅心都剁碎,放适量的盐、酱油、鸡精、胡椒粉、香油(小磨香油为佳)
6、将揉好的面搓条、下剂,将剂子擀成圆形皮子包入馅心,捏成状,用手指将边缘捏出花褶。
7、炸制。(油热160度左右)下入生坯,炸成金黄色即成油温适当,轻轻的下入油中,煎制时要注意翻身,以防煎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