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八卦掌有哪些区别?

68 2024-01-17 14:49

一、太极拳与八卦掌有哪些区别?

八卦掌和太极拳的区别:

1、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意到手,用劲要连绵不断,阴阳变化,用意不用力;八卦掌循圆走转,螺旋运动,气沉丹田,要意到手,有刚有柔,因敌变化,生动灵活,用法巧妙。

2、太极和八卦的练功是一样的,而外表却不同。太极是走直线,而八卦是走圆圈。都是内家拳,其用法各有特点。练太极拳,是不能停的,必须把动作连贯下去。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更有很多人没有放松。要使功夫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每日多练;八卦掌则较太极拳更为复杂,它主要是边走边练,“走”要靠腿,以步带腰,以腰带掌,下盘功夫至为重要。

3、通过太极和八卦的招式及站功练习,来培养内功。在练站功时,转动来练劲和发劲,或爆发劲。动作开始必须气沉丹田,在做压和推的动作时,气贯全身。腹内是有运动的,它是以气来推动的,手是随内动而动的。内动是丹田运动的结果;训练八卦的内功和发劲时,随着各种招式的刚与柔,速与缓表达出来。刚柔是两个对立面,你要发劲,必须懂得刚与柔。越柔越松,发劲就会越强。

4、八卦和太极,腰的运用是一样的,基础是在腿,力量是从腿到腰而达手。腰必须直,当转身时,腰必须放松,尾阊端正,才能做好。

二、八卦掌与太极拳哪个适合自学?

相对来说,是太极拳容易一些。因为全国各地练太极拳的地方多,有问题容易求助。而练八卦掌的很少,哪里练错了,找个人指点都费劲,除非拜师或是去武馆武校学。

太极拳的动作比较多,练起来是比较丰富、有趣的,同时它的架势比较低,可以很好地练习我们的腰腿力量,让我们感觉很舒服的而且打起来也很美,但是你不进行人体的三个方向的训练的话是很难练出功夫来的。

形意拳的话就是比较枯燥,需要你不停地站桩,按照桩功的要求去打拳,用身体的力量,所以形意拳相对来说枯燥一些,但是出功夫相对快一点

八卦掌其实是最难的,八卦掌需要你的身体完全拧过来,在你转掌的时候身体一直是拧这的在这里对你的身体拧转的力量非常大

所以,在这里面太极拳最好学,但是不太容易出功夫,形意拳相对来说出功夫还是快一些的,但是要枯燥一些,然后八卦掌最难,他会把你整个的筋都拧起来,左肩膀要对准右脚,右肩膀要对准左脚,他非常的累,大家可以试一下他对你的筋骨的抻拉非常厉害,所以他最难练。

三、太极拳和八卦掌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1、拳法不一样,2、修炼方法不同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关于它的创始人,传说众多:一为梁朝韩拱月、一为唐代道士许宣平、一为宋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一为元末明初陈卜,一为明代陈王廷。清乾隆年间,山西王宗岳以《易经》中太极阴阳之说阐述此拳原理,著《太极拳论》,从此定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套路吸取前人名家拳术名流派之长,结合古导引吐纳之术与中医经络学说,并以古代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创编而成。基本动作为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五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故又被称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在民间武术界流传很广。太极拳流派众多,但总原则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圆活自然。影响较大的有陈、杨、吴、武、孙五家。除拳外,还有太极推手以及刀、剑,球等器械训练套路。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龙形八卦掌、八卦掌等。据传清乾隆年间,河北文安县朱家务(一说朱家坞)人董海川,在游历时迷路于江南雪花山(一说渝花山),逢道士引路,便从道士学拳,此拳即八卦掌。董海川出山后曾任北京肃亲王府护院总管,开始教授此拳。先在北京一代流传,后遍及国内外。此拳的名称由来有二说:一说由于运动时纵横交错,分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一说董海川从道士学拳时,结合研究《易》理,故名。八卦掌以摆、扣、步、走、转和掌法变换为要。拳谚:“形如龙游,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特点为步法沿圆走转,动作轻灵敏捷,善于随机应变。八卦掌因传授者与地域的不同而衍为众多流派,一般将董海川二位弟子尹福、程廷华所传的套路为正宗。尹福的特征“牛舌掌”;程廷华的特征为“龙爪掌”。八卦掌的主要拳法为八母掌,尹福式由单换掌、双換掌、转身掌、翻身掌、三穿掌、背身掌、双幢掌、摇身掌组成;程廷华式为单换掌、双換掌、顺式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回身掌。

四、八卦掌与太极拳在养生保健方面,哪个更优胜?

锻炼身体这几种都可以。

太极注重练气,注重身体的控制,发力为缠绕和弹抖。八卦在一个“走”字,练脚下的功夫,以水为练习内涵,以无形制有形。形意拳实战性强些,打架没问题。

五、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项基本名称?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臂、

二十一、转身搬拦锤、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六、内家拳的拳理是什么,比如太极拳,心意六合拳,八卦掌等等?

拳理是养浩然之气并运化浩然之气,养气和练气合一,由无到有。

由内到外,一旦浩气能通出手了,那就算入门了,与人交手,用的全是气,手脚都只是气的通道,并不用任何力的。这就是基本拳理,不可错,一则都错,没法入门了。这样去练,那永无止境了。否则就是外家拳,用的必然是擒拿 摔打 以快打慢 力大打力小 巧打拙 硬气功等技术而已,内家拳的本质则没法入门了。

七、打太极拳是一项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的体育运动吗?

太极拳是一项适合所有年龄人锻炼身体的运动。其主要要求是无欲,说得明白点就顺其自然。但什么是自然,就有点乱了,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这也是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主要根源。

例如:膝盖疼痛,大师们常将这个问题归咎于在打拳过程中,膝盖在曲膝过程中过脚尖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膝盖疼的主要原因不是膝盖过脚尖,而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原因太极拳的要求是松沉转,很多大师讲松沉是不带转的,就是这样不带转的松沉破坏了太极拳要求人体的“上下一条线,任凭左右转”。这上下是“一条”什么线?是何种存在?很多大师们讲了,是百会穴与尾闾保持在一条线上,数学告诉我们: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这就说明百会穴到尾闾永远是一条直线。并且给身体的前倾等又定义出一个斜中正的线,凡此种种,都是在为自己不懂装懂找借口,也是误人的主要原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转,大师们讲了是“转”腰,其实练太极拳是不能转腰的,为什么不能转腰?太极拳理论有说明:腰为中轴,肢为轮。并且,人体腰部的转动,往往是拧腰挒胯,因为不挒胯,腰是转不动的,不符合“腰为中轴”的要求。但是,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旦拧腰挒胯,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让膝盖内扣或外撑,让膝盖原本的前后运动,增加了左右运动,而这个左右运动,是施加了拧腰挒胯的外力,造成膝盖损伤。

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首先你要学会转,不拧腰挒胯)。

学习太极拳,主要是增加人体的协调平衡能力,而协调平衡能力的增强,是大脑反应速度的提高,所以益智。协调平衡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整体的运动灵活性,也就是身体各部位的配合,所以强身。回到开始的说法:顺其自然,这个自然,就是身体各部位的平衡与协调。

祝读者身体健康。

关于太极拳的理论解读,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剖析,你将看到你从未看到或听到的太极拳之秘,喜欢的朋友,请加关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