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千字文的教学视频中,老师的笔法与原贴不太一样怎么办?

129 2024-01-16 02:42

先说下“五”字,中竖并不是上细下粗,而确实是上粗下细。由于字帖虫蛀的问题让你产生误读,仔细看,红圈处还有一点竖的残留。如果去掉虫蛀的影响,大约应该是右图的样子。

至于底下一横的收尾,这个字帖虽然是楷书,但是笔势灵动(直白讲就是连飞带跑),最后收笔上提下顿又向左边抹出来,是不同于一般楷书的写法,是在很急速的情况下完成的,最后一抹急速的调整一下笔锋,擦着横折收笔处出锋,紧接着就写下“常”字的开头了。两个字书写的中间是没有任何停顿的。收笔处视频的写法基本无误,只是往上提的不够高。至于你写的,横收笔处已经没有任何笔法可谈了,更不用说映带下一个字了。

关于临帖的疑惑讲一下:

1、临帖首先要知道字帖的实际大小。

就智永千字文来说,属于小帖字,就是过去文人写个东西常用的大小,其实过去写的毛笔字如信札、记账一类,跟我们今天的钢笔字大小差不多,甚至读书做批注时小字只有半个米粒大小,比硬笔字要小得多。具体这个智永千字文的单字大小大约是在一毛钱硬币的圆内的,与现今美工钢笔写的字大小相当。当你把它放到大楷大小来写的时候,小字笔法大字来写,往往不能完全体现笔致和韵味。放大只能意临,不能完全相似。

2、读帖要认真,要认真研究里面的笔法,要消除字帖瑕疵对读帖的影响。

您对“五”字中竖的误读就是读帖不认真的例子。当然有时候原帖漫漶不清,大家只能依照自己的见解来猜,所以笔法细微的处理就出现不一样。只要是符合通常的笔法就是对的。

3、参看各家笔法之前,首先要知道正确的通用笔法。

用笔千古不易,说的是正确的、通用的笔法是不变的。但是每一家笔法又有区别,这个区别说好了叫家法,说白了叫习气。所以首先知道什么正确的笔法,然后再学习各家帖子,原来不过就是这一家起笔入纸重行笔快,那一家入纸轻行笔慢。或者这一家收笔迟缓,上下字联系不大,是所谓的气完势足。这一家上字收笔之时,就映带下字一气而来,是所谓的顾盼生辉。至于这个帖子就是上下呼应,联系紧密,行笔速度很快的。所以他有的起笔承接了上笔,有的收笔又要照顾下字,所以不具备典型性。

4、习帖莫盲从,要依照正确的笔法来分析作品,认真选字。

一本字帖,其实未必当真“字字玑珠”,由于上下映带、左右穿插,甚至意外的戗锋贼豪、涨墨枯笔都会造成个别字不足范,属于变形处理一类。当然要是刻帖碑文,再加上刻工、拓工甚至裱工的共同“创作”下,更多的就是误笔、变形。所以过去初习字,不是通临的,而是师傅选字来临的。一些老字帖常常有前人选临的圈点记号。这个帖是顾盼生辉型的,在上下映带下,变形处理的地方更多,单字放在帖里上下联系看还行,单独抠出来,当然觉得别扭。

你能够独立思考帖字的丑美这是优点。看着不顺眼,又没人帮你选字的情况,不必通临,先写你认为好看的,等水平长了再回头来看,认识也会不一样。记得以前有一个本站的帖子,从九成宫里扣字缝,故意挑出来几个是有问题的字,非要强言什么斜有斜的理,歪有歪的道。一副书奴嘴脸,我为了不让他流毒贻害,第一个回复批判,结果被他秒删,剩下的评论一片钦敬溢美,我也只好长叹一声。像这种问题,就是放在帖里对,你要是摘出来用那就是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