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内功如何练?

82 2024-01-14 08:58

一、形意拳的内功如何练?

  形意拳的内功锻炼技巧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即指此也。(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两腿微屈,仍是顶头竖项身正肌松,意诚而正,气下少腹。站好后,头脑清空‘麈不染,天君稳坐,万念俱消。四肢轻松,腹空空如久饥之状,听气血自然流行。

  待性定之后,即以意领气,自天心而华盖,盘旋膻中,下中庭,走巨阙,过石门而入于丹田。气通之后,两臂即可自然下落,左手内劳宫复于丹田之上,右手掌心加盖于左手背上,内外劳宫相对。松肩,坠肘,心空,腹实。呼吸逐渐深长,匀细,若有若无。久之自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入于丹田。

  形意拳的作用意义

  由于形意拳动作对称、严格、完整、和谐,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形意拳能使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能使运动中枢与植物神经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

  五行拳中,劈拳除技击有巨大威力外,还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尤其对人的肺部健康大有益处。久练钻拳能去僵拙为灵巧,使人体运动更加协调灵敏。练炮拳能增强心脏功能,从拳理上说可以促使血脉灌至上焦,气沉丹田足可以充实下部,所以练炮拳有生髓生血、益智益神的功效。

  长期坚持练习形意拳能够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关节、骨骼、韧带和筋膜,增强肌肉的弹性、伸展性。通过提高肌纤维的伸展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协调主动肌与协同肌和对抗肌来发展肌肉力量,也使关节活动的幅度加大,韧带、筋膜拉长,脊柱的活动幅度加大,增加了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了骨代谢,能使骨骼系统中骨松质有序化,提高骨密度,增强骨骼的抗拉、抗压、抗扭和抗折的能力,这对保持机体工作能力、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以及预防颈、肩、腰、腿痛和关节淤血等疾病很有帮助,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机能。

  形意拳五行拳技巧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以五行学说结合拳式、把拳式招法删繁就简,再结合人体中医理论解说拳理和攻防技法,由此创立了五行拳。

  劈拳:五行拳中的劈拳属金,是强击性拳法,分为双劈拳和单手劈拳。劈拳并不仅仅只有向下的劈劲,还应该有向前的刀割劲和向后的抽拽劲。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这样的劈拳才能浑厚有力。练劈拳要求先打明劲,再打暗劲,最后打化劲。劈拳的劲除明、暗、化以外,还要打出捕、拍、撞、按、劈五种不同变化的劲来。练习劈拳还有一条口诀:“劈拳不用看,两脚一条线。前手出拳后手跟,掩肘摩肋打中心。前脚进步后脚蹬,起落钻翻才算成。”

  崩拳:崩拳属木,因其动作形如利箭穿物,拳击有力,发力时威猛如山崩地裂而得名。崩拳有半步崩拳、拗步崩拳、顺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等几种不同的步法,其中半步崩拳是崩拳当中最基本的锻炼方法,其他各式崩拳都源出于此,故半步崩拳有“母拳”之称。

  钻拳:钻拳属水,其气势如将海上之物抛向空中的钻天之势,因而得名钻拳。练习钻拳时,要沉肩坠肘,肩胯与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前手不可越过前脚尖,此即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从而使自身保持平衡,与崩拳、炮拳相比,钻拳更重视一个“巧”字。

  炮拳:炮拳属火,刚劲猛烈、气势逼人,因而得名,是五行拳中最为凶猛的拳法。

  横拳:横拳属土,土性中和,是一种阴阳平衡、刚柔相济的拳法。其为五行拳之母,既可化为劈、钻、崩、炮四拳,也能化十二形拳,正所谓“一本可散万株,万株咸归一本”。形意拳立拳核心为中庸,而中庸代表性最强的拳法就足横拳,所以横拳若是一味追求“刚劲猛烈,无坚不摧”就失其本意了。

二、八卦掌内功气与力怎样结合?

立正起式;

2、双腿弯曲身体下坐,趟泥步直步出左脚(;

3、左脚踏实,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弓箭步稍停(;

4、而后重心完全移到左腿,身体不动,右腿平抬慢慢提到左踝边耗住;不停,转为右侧趟泥步,练法与左式相同。圈大圈小自己选择,开始时可以直转,功夫深些可以逐步向圈里扭转。

三、形意拳和八卦掌哪个实战意义好?

形意拳实战好。

形意是阵地战,硬打硬上, 太极是伏击站,引进落空, 八卦是游击战,走圆转掌。形意拳动作简约,切于实战,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所以传播很快。。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四、八卦掌和形意拳那个能单独买本书自己学?那本比较好点,有啥区别?

这些内家拳自己不可能学的会,而且很容易出偏,自己瞎练会练出毛病的。不要相信那些武侠小说里说的什么武功秘籍,看本书就能练会,那是扯淡。有个高明的师傅手把手的教,这种内家拳一般都要两三年才能入门,自学是不可能的。比如发整体力、寸劲什么的,师傅示范好多次,自己边练师傅边纠正,三年内能打出像样的整体力就算不错了。我们很多师兄弟都是先练八卦走圈,走个三五年,发力练个两三年才能有点效果,只能算入门,离学会还早着呢。基本功如此,更不用说招式了。真要想学内家拳,必须拜师,而且还要拜明白的师傅,不是那种只练招式的,而是教真功夫的。没练好基本功,那些招式根本没用,只能是花拳绣腿。招式很简单,聪明的人学两个月就能把那些招式学会。但是真正要练好还是需要把基础打好,没用基础那些招式根本用不上,就是用少也没效果。所以我建议你,要想学好八卦、形意,一定要拜师傅!并且要有能吃苦的心理准备,每天都要花时间练,练个三五年也许会出效果。还有就是悟性要好。

五、有没有好看的武侠小说啊!求推荐,金钟罩,八级拳,形意拳,八卦掌之类的。最好是都市的?

在网络小说发源后,武侠小说基本上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如果你想看的话,从远古时代给你推荐。

武侠的起源是明末清初,明清以前应该来讲是没有武侠的,只有游侠。武侠起源于刺客,推荐从刺客看起。

汉:《史记》-刺客列传。

隋唐:《唐传奇鉴赏》 — 聂隐娘、红线、虬髯客传、谢小娥的故事。

宋:《太平广记》上面的书,能看原文当然可以,看不懂就找译成白话文的书,记得是古书,不是网文。

元:元没什么武侠,倒是有不少戏曲还不存,叫做元曲。

明清:很多,比如《荡寇志》,李昌祺《青城舞剑录》、宋濂《秦士录》、乐宫谱《毛生》等都可以一看。

民国:民国特别多,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王度庐,闲来慢慢看,好几百部。

49以后:国内木有,香港有金庸、倪匡、梁羽生,台湾有古龙,还有一个温瑞安。因为风格不同,口味各异,没法推荐,我就喜欢《红线盗盒》之类的,你未必喜欢,还需要自己去寻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